第十八章、姻戚之重

赤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日照小说网 www.rzlib.org,最快更新汉魏文魁最新章节!

    儿子是啥时候出去的,是勋都没有注意到,因为他脑海中早就被是复那几句话给填满啦。∑,

    首先是复反诘其父:“若非姻戚之亲,阿爹得有今日否?”这话还真不好驳他。是勋此前一直自诩,自家是靠着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异秉赋,趁时而起,才终于做到这曹魏数一数二重臣的地位的,才能为一时之经首、文魁。什么特异秉赋呢?一是预先知道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也通过史书了解了很多重要人物的秉性和暂时不为人所知的性格某一侧面,乃可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几乎成为前无古人的纵横名家。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就以他自身的能力、眼光,真能在乱世当中挑中曹操依靠吗?真能够连番出使,每每逞口舌之利而得成功吗?

    其二是他有后世一千八百年的史学和底子,虽说穿来此世不过一乡下少年,但天然起点就比这年月绝大多数同龄的士人要高。只要不懈努力,刻苦攻读再加反复练习,想成为一世之魁,其实并非不可能的事情。若再加上抄袭得分,想不拿第一名都不可能啊。

    其三也是因为有了后世的知识,乃可普及造纸术、“发明”印刷术,到处盖建作坊,殖产兴业;亦能条分缕析,完善朝廷的组织结构,甚至开创科举,培养和选拔人才若非如此,恐怕一辈子也就是当“行人”搞外交的命。而随着中原粗定,这年月中国又很少与外国对等接触,外交家的作用将会日益下降。最终必然投闲置散。甚至以寓公而终老啦。

    然而如今儿子却一语点醒了是勋。自己终究还戴着曹氏姻亲的帽子哪,本以为此帽但可使自己少遭曹操之忌而已,至此才恍然察觉,那也是上升途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固然曹操“唯才是举”,但在这年月是不可能不依赖家族、亲眷辅弼的,他之重用诸曹、夏侯便为明证。倘若自己跟曹家根本毫无关系,今天能够爬到太尉的宝座上来吗?

    比自己地位高的有荀氏叔侄,可是先不说荀彧相助曹操起于微末。那荀氏亦乃颍川大族,跟自己所在的是家不可同日而语啊。荀氏是靠了家声而加分,自己则是靠了姻戚关系而加分……倘若没有这些前提因素,自己如今又会是什么地位呢?

    想想当年初投曹营的时候,都有哪些同僚哪?陈宫已叛,荀彧、戏贤、郭嘉、任峻、李乾等已死,皆可不论。诸曹、夏侯亦靠亲眷关系而得上位;毛玠已被罢免,投闲置散了,吕虔不过徐州刺史,乐进、于禁位止杂号将军而已……

    自己撑死也就得以逃过毛孝先的命运。再混得比吕子恪好一点儿罢了,真能身踞如此高位吗?真如同后世所说。男人娶个好老婆,就可以少奋斗十年啊……那么如今儿子想让自己的起点也高上那么一丁点儿,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为什么要拦着不让他尚公主啊?

    曾经考虑过争嗣风波正烈,如为天家姻戚反易召祸,恐怕那傻儿子会不慎失足。可是现在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原本历史上夏侯楙不是一直活得好好的吗?自己怎么就光想到房遗爱、柴令武了,想不到杜预、柴绍,也想不到王敦和桓温呢?要论驸马而遇难者,其实论比例未必就大过普通官僚而遇难者啊。

    况且,若不趁着自己春秋正盛之际,先给儿子与天家牵牵线,真等到闭眼咽气了,那傻儿子无依无靠反正是氏家族是无可倚靠的,而曹淼又非其生母,那支曹氏跟天家隔得又远不是更容易出事儿吗?

    唉,自己还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不,是自己过于谨慎,结果钻了牛角尖儿了。

    再想想是复所转述的曹彰密语看起来果然与原本的历史相同,曹子文比较偏向自己的弟弟曹子建,却不怎么喜欢兄长曹子桓,他大概也察觉到了同胞三兄弟当中,自己得以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比较低,那么退而求其次,希望比较谈得来的曹植可以上位。此亦人之常情也。

    问题这常情竟然被透露给了自家的傻儿子虽说可能是曹彰喝多了,酒后失言联想到儿子多次参与曹彰的猎、宴,每次总能带回来一些非同寻常的消息,曹彰怎么就那么信赖他呢?儿子是不是对自己隐瞒了些什么?

    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能得一人寄托腹心,要么曹彰实在眼瞎,要么……

    越想越不安稳,翌日返回城中,便召关靖来见,问他:“士起如何看吾儿耶?可能保全家业否?”

    关靖微微一笑,说:“尚在襁褓之中,主公何虑之深也。”

    是勋说我不跟你开玩笑,我问的当然不是才刚降生的是郯,而是大儿子是复。于是关靖正色答道:“锥处囊中,乃可脱也,今公子但处主公羽翼之下,与小儿辈往来,安可料耶?主公能得微时即识孔明、元直、士载、仲容,然人每常见之著而不见纤微,因此不识己子,无怪也。”

    我不知道你怎么眼睛那么毒,想那诸葛亮、周不疑、邓艾、石褒等都当少年时,其才不著,你就能一眼瞧出他们必成大器,赶紧收于门下诸葛亮的成就那不用说啦,周不疑天性聪明,至于邓艾、石苞,我接触过后也觉得你眼光不错可是你瞧儿子就未必准。今天竟然还问我,是复“可能保全家业否”,真是能见远而不能见近,能见泰山而不辨纤微者也。

    是勋一皱眉头:“士起似有所寓。”

    关靖说:“人之成功,固因其才学、德行,亦因大势、天意也,比二十载前,吾亦不敢言今上能得天下矣……”是勋心说无妨。我敢言“至于公子。或可光大是氏。或可族灭是氏,岂谁知之?”你要是问我是复水平如何,我或许能够评价一二,你问我将来他能不能保全家业……那谁知道啊。

    “设无曹氏兴,即袁尚、刘琦,或亦足踞州郡而不亡也。”

    是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啊。嗯。得找机会好好考较考较儿子了……

    正在琢磨该怎么考较是复,同时是复既然已冠,不管是不是真有能力,也该撒手让他自主闯荡,去好好历练历练啦趁着老子还在,只要篓子捅得不太大,尚能设法弥补。结果没过两个月,这机会便天然来到。

    首先是南方传来两则消息:其一,文聘、黄忠、陆议等已然攻破苍梧、合浦二郡,苍梧太守吴巨城陷自杀。合浦太守士壹弃城逃亡。此时郁林太守为士燮所表经学家刘熙刘成国,亦乃举郡而降。

    陆议小年轻胆如卵大。竟然轻身前往交趾去见士燮,劝其归顺朝廷。士燮本来已经动心了,偏偏刘备在这个当口派来了援兵以吴懿为主将、陈到为副将,黄权为参谋,率益州郡蛮兵八千,沿温水直下郁林。士燮当即改了主意,陈兵临尘,与蜀军南北呼应。

    第二个消息,是东海水师果然遭逢暴风雨,船只折损甚众,被迫退回了出发地闽州东治问题主帅魏延和他的坐船没有回来,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是勋为此大感哀恸魏文昇也是他拔之于畎亩之间的,虽非门生,亦乃故吏,又得老友太史子义的真传,这海上风急浪大,估计是回不来啦。是勋暗中祷告,你若真是原本历史上的魏文长,那真是我害了你啊,原本寿可五十许,如今才三十出头就挂了……你若不是历史上的魏文长呢?壮年即殁,亦足可叹息也。

    曹操当即下诏,加魏延伏波将军号,追赠督亢亭侯,还谥了他一个“翼”字。

    随即北方也传来了警讯:辽东太守董蒙上奏,高句丽大举来侵,团团围住了西安平城。

    曹操召聚重臣商议,刘晔一语道破:“此必柳毅所唆使也!”

    柳毅柳子刚是在建安九年奉公孙度之命,渡海收取乐浪郡的,随即便被任命为乐浪郡守。翌年是勋伐灭公孙,公孙康兄弟北遁有说逃入了高句丽,有说逃亡鲜卑,就此再无消息随即陈兵浿阳,柳毅倒戈来降。一晃眼将近十年过去了,柳子刚始终镇守着朝鲜之地,其势亦如割据诸侯一般。

    这一为是勋当日向他承诺,你只要肯归附朝廷,便允许你长守乐浪;二来那地方实在偏远,就算朝廷想派人去接替柳毅都未必谁肯去,再说无根基之人,要如何跟地头蛇柳子刚相争啊?若然引发叛乱,反为不美。所以从汉朝一直到魏朝,始终着意笼络、羁縻柳毅,是勋还利用自己在幽、平二州的强大影响力不时周济之。

    对于乐浪这种偏远地区,汉代往往派遣一守,便即长期不换了,一直等到你主动辞职甚至死于任所,才会委派接任者。因为地方贫瘠、路途遥远,朝廷也不期望得其贡赋,能够隔三岔五地向上司幽州刺史报一声平安,我们还在大汉朝治下,那就足够啦基本上属于放养状态。所以历任乐浪太守,就没有一个跟柳毅一般能够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接济的。

    是勋之所以资助柳毅,是鼓动他北制高句丽、东服濊貊而南定三韩,就算不能统一朝鲜半岛,也争取把疆界扩展到汉武帝时代朝鲜四郡的规模。柳子刚倒是不负所望,经过长期征伐,真的把边界线南推到后世的汉江流域了,东方濊貊诸部也大多降顺,被迫向魏朝贡献方物。

    所以最近就有人提出来了,说柳毅势力太大,恐怕将来难制,既然疆域扩大了,不如咱们拆分乐浪郡吧,把柳毅新得的领土多划一个苍海郡或者带方郡出来。柳毅的后台老板是勋当即站出来表示反对:“不可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