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宁静,让你听到生命的盛放

陈志宏/著

2019-01-13

书籍简介

简介:不管是“世界如此险恶”,还是“世界如此浮躁”,当下的社会和时代,都无法让人放下奔波和焦灼而去淡然生活、御风而行,因为现实充满了各种诱惑、陷阱、迷乱和争执,由此人们心中装载着过多的悸动和浮躁,生活里灰霾漫布。比如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怎么办?要学会静心!我们要学会满足,学会踏实做事,学会不浮躁,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真正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静静地聆听来自遥远世界的天籁之音,去触摸我们灵魂深处的宁静。在繁杂的人世间,能够保持一份心灵的宁静,随时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细细品味生命的微妙,无疑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人生境界。静心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是一种很高的生命觉悟。静下心来,校定方向,从容起程,就能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唯有心灵宁静,才能让生活明净清澈,生命得以舒展。宁静致远,心有多静,就能走多远,心清如水、大彻大悟才能到达彼岸。

首章试读

窗户本就给屋子透亮的,却有人觉得还不够,又加挂一盏灯。此乃何许人?北欧瑞典人是也。这挂在窗口上的灯,我给它取名叫“窗灯”。 一盏窗灯,不是对灯的痴恋,而是对光的竞逐。瑞典地处于纳维亚半岛,冬夜漫长,夏日悠然。每年入秋,白天日照慢慢变短,太阳变得极为吝啬,圣诞节前后达高峰。首都斯德哥尔摩每天只有6小时的光照,下午3点就坠入悠悠黑暗里,直至次日上午9时,日光才缓慢地从地平线升起,很不情愿似的露个脸。首都以北的地方,冬季光照时间就更短了。 冬天风雪弥漫,没有阳光的日子漫长得令人绝望。阳光缺席,人容易患上一种病——“缺光抑郁症”。出于身体健康的考量,这里的人们,就在自家窗户上挂一盏灯。暖暖灯光,以太阳的名义,化解淤积于人们心中那无尽的苦寒。别出心裁的“光疗法”,作用明显,久而久之,这里形成了一大传统和风俗。 为了多一点光亮,人们下班后从不关灯。长明灯,亮出的是温暖,点燃的是关爱。白茫茫的乡野亦如是。家家户户,窗台上点一支烛,亮一盏灯,温暖自己,也给迷途的路人导航,让身陷绝望的旅者,看到希望,感受到暖,闻到生的气息。 瑞典的窗灯,这人间馨红的灯光,是为自己驱逐黑暗赶走忧郁,更是为他人送去温暖和祝福。窗口因了一盏灯,丝丝亮光映照出生活在“暗无天日”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达观、宁静和美来。 瑞典人奉行“正大和光明”的处世原则,从不拉窗帘,将美与暖,无私地亮出来。窗帘在这里,是可有可无的摆设。他们端正做人,坦诚做事,挂出这盏窗灯,就要以“磊落光明”行事,对人对己,以美相敬呈。 这里的窗,是一个个舞台,上演人间清欢。美是这个舞台上一部永不落幕的生活大戏。瑞典的窗灯,让我想起国人内心里的一些不亮堂来。 某食品供应商这样说:“我自己做的吃的,打死也不会吃!”此语经传媒报道,惊扰人心。做出来的食物,自己都不吃,那我们还能吃什么放心食物呢?难怪有人说“中国已是世界上人造有毒食品最发达的国家”,看看我们的餐桌,那一个个化工原料的名称,听来令人背脊发冷——石蜡加工的米、地沟里掏出的油、瘦肉精喂的猪、...

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