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调《谱》、《律》不载,或亦自度曲。
一本作《拨香灰》。
药阑携手销魂侣①,争不记看承人处②。
除向东风诉此情,奈竟日春无语③。
悠扬扑尽风前絮,又百五韶光难住④。
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⑤。
【注解】
①药阑:即药栏,芍药之栏,亦泛指花栏。
南朝梁庾肩吾《和竹斋》:“向岭分花径,随阶转药栏。”
携手:牵手。
销魂:形容悲伤或快乐到了极点,若魂晦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
②争:怎,如何。
看承:对待,看待,宋黄庭坚《归田乐引》词:“看承幸厮勾,又是尊前眉峰皱。”
③奈:无奈、怎奈。
竟日:整日。
④百五:寒食日。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故名。
韶光:美好的时光,多用于指春光。
⑤廉纤雨:毛毛细雨。
廉纤,细微的。
【典评】
纳兰词中有许多是以景抒情的,尤其是写景状物有关水、荷的特别多。
很好理解纳兰喜爱清水、荷花的原因。
他心性淡如止水,他爱荷,想来是喜爱荷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性情。
纳兰不止在诗词里有着水、荷情结,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尤喜水、荷。
纳兰把自己的园林命名为“渌水亭”
,一是因为有水,更以慕水之德自比,而且将自己的著作也题作《渌水亭杂识》。
渌水亭畔到处都是他的足迹,故友、亲人、知音、伴侣,都在这里为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可是物是人非后,更加让人不堪回首那些美好的过去。
因此,对纳兰而言,渌水亭不但是他人生的乐园,也是他悲伤的根源,当然也是他创作的灵感。
纳兰在这里留下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千古佳作。
这首词是纳兰历经生活万千变动后作下的,抒发他的人生感慨,而更多的是描边心中柔若无骨的悲愁。
这首词是纳兰在思念恋人时写下的。
本来春光是盎然生机的,可在这首词中却流露出了几许寂寥。
不管是那悠长的花栏,还是这肆无忌惮的飞絮,真是留得住春色,却唯独留不住往昔。
词的最后一句:“满地梨花似去年,却多了廉纤雨。”
笔调怆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一地落花像极了去年的此时,一样的风景,却是不一样的人在看,此时几多风雨几多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