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卷地飘榆荚①,才过了,连天雪。
料得香闺②香正彻。
那知此夜,乌龙江畔,独对初三月。
多情不是偏多别,别离只为多情设。
蝶梦百花花梦蝶③。
几时相见,西窗剪烛④,细把而今说。
【注解】
①榆荚:榆树的荚子,也就是榆树结的果实。
②香闺:代指年轻女子的房间。
③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后世用“蝶梦”
来喻指迷离的梦境。
④西窗剪烛:同剪烛西窗,借指亲友聚谈。
语出李商隐诗《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这里是指和自己思念的人聚谈。
【典评】
赵秀亭在《纳兰丛话》里曾经提及:“性德《青玉案·宿乌龙江》上片云:‘东风卷地飘榆荚,才过了、连天雪。
料得香闺香正彻,那知此夜,乌龙江畔,独对初三月。
’此亦清康熙二十一年春夏扈从东巡之作。
乌龙江,即松花江,此指驻跸之大乌刺虞村,地在鸡林(今吉林市)下游八十里。
圣祖于三月二十八至四月初三皆驻大乌刺,故‘独对初三月’云云全为写实。”
对这首词的写作时间与背景作了一番解释。
后人非常推崇这首词,认为全词一气呵成,未着过多粉饰,是词人最纯朴真挚的内心独白。
“东风卷地飘榆荚”
,东风卷起了飘落在地面上的榆荚。
似乎夏天刚来,冬天就紧跟着也到了。
显然纳兰并不适应没有秋天的黑龙江,看见“才过了,连天雪”
,心中万分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咫尺天涯间,竟无意中与爱妻隔了好远好远……“料得香闺香正彻。”
想来妻子的房间里肯定是花香四溢吧,家中的园子万花争奇斗艳时,自己却在天寒地冻的异乡。
思及此处,一句“蝶梦百花花梦蝶。
几时相见,西窗剪烛,细把而今说。”
作结,纳兰只好寄希望于梦中了,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